公园城市儿童“游艺学”场景营造


公园城市儿童“游艺学”场景营造
Study on Creating "Playful Learning" Scenes for Children in Park City

校 / 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唐子宜 指导教师:王玮

College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Team members Tang Ziyi and Instructor: Wang Wei

作品说明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自然教育是儿童成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儿童教育理念的发展,我国逐渐从文化教育向文化和素质教育并重转化。未来儿童游戏场所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创意和教育的空间,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儿童社交能力、增强儿童学习兴趣,成为社区与学校之间充满自然与趣味的户外课堂。

本项目以成都桂溪生态公园西区为例,将巴蜀地域特色桑蚕丝织文化与儿童游乐场景相结合。在实景设计中穿插AR交互游戏设计,以多格情景故事表达儿童寓教于乐的研学情景,将公园儿童游乐景观打造为课本知识延伸下的户外课堂,让游戏成为家长和孩子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为促进我国游艺学基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启示。

 

Design description

Childhood i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a person, and natural educatio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children’s growth and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al ideas, China is gradually shifting from cultural education to a balanced emphasis on cultural and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children’s play spaces should be a fun, creative, an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promoting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nhancing their social skills, and cultivating their learning interests, becoming outdoor classrooms full of nature and fun between communities and schools.
The project takes Chengdu Guixi Ecological Park West District as an example, combining the Bashu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berry silk weaving culture with children’s play scenes. Through AR interactive game design interspersed in real-life design, multiple scenarios and stories express the educational and fun learning scenarios for children, creating outdoor classrooms based on textbook knowledge extension in the park’s children’s play landscape, and making games a bridge for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This project provides practical guida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game-based learning bases.


 

 

挑战

 

在学业压力与电子产品下成长的一代人, 逐渐失去了在田野山林间的童年乐趣。据调查显示,中国有近一半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3小时,且这一情况日益严重。如何重建儿童与自然的联系,营造集社交娱乐、 艺术熏陶、 知识科普为一体的新型儿童游乐场景, 把课堂中的知识带进自然, 成为项目探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儿童成长环境的重视, 如何打造集儿童娱乐玩耍、 研学教育为一体的景观空间正在逐渐受到关注。政策层面也在不断推动相关发展,2013年提出的“中小学研学行”计划和2021年的“双减”政策,这些都为设计未来儿童游乐场景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过程

 

项目选址于成都桂溪生态公园西区,位于成都市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34公里,交通便利。周边环境以西部新城发展区域为主,拥有地标打卡、绿道骑行和自然生态等特色,周边主要为居住和教育用地,交通出行时间在半小时以内,适合研学实践活动开展。然而,当前场地存在设施落后、空间局促、活动需求冲突、文化标识稀缺和交互性差等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

 

 

 

设计者针对不同类型的日常儿童个体提出了初步的设计思路:对于沉迷游戏的孩子,结合户外健身锻炼和增强现实小游戏;对于缺少玩伴的孩子,通过扫码与虚拟IP形象小伙伴互动,以提升其参与感和陪伴感。而研学学生在游学中遭遇游与研相分离的问题,需要注重平衡游玩与学习的结合,提供具有自由探索与团队合作特性的游艺学场景。同时,家长关注孩子的文化知识提高,而孩子更追求参与感和自由探索的活动体验,设计应该打造出符合双方期待的综合场景。

>>> 滑动查看更多

 

 

 

 

成果

 

 

 

 

“活化巴蜀桑蚕丝织文化,营造自然中的母语课堂”,项目将课本知识融入儿童游乐场景,以巴蜀千年桑蚕丝织文化为主题,结合实景设计和AR交互游戏,打造综合的社交娱乐、艺术熏陶和知识科普体验。

 

通过“蜀”、“蚕丛”、“蚕宝宝”、“经纬”的IP设计,传达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合作。

 

 

 

活动策划上,通过参观科普乐园和小型博物馆等形式,中小学生及陪同家长和老师们将探索巴蜀桑蚕丝织文化的奥秘。利用情景剧表演、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多种方式,激发孩子们对自然和文化的兴趣,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认知能力。

>>> 滑动查看更多

 

景观涵盖了阳光草坪、五感乐园、桑野童趣、破茧化蛾、森林教室、农耕桑园和织锦博物馆,而分区节点则包括“蚕市任遨游”市民休闲娱乐空间、“欧丝之野”儿童游乐研学空间、骑行绿道公共交通流线以及“天蚕灵机”桑蚕文化科普空间。

>>> 滑动查看更多

 

在研学过程中,“采桑记”将为学生们带来一场与现实世界中虚拟元素的交互体验。通过主线故事或自由探索的方式,他们可以深入了解古蜀桑蚕场景的重现,感受古人采桑叶的场景。同时,IP虚拟小伙伴提供地图引导,引领学生们游览各个场景。在趣味小游戏中,学生们可以通关收集桑叶道具,解锁成就收集系统,探索古蜀桑蚕场景动态画卷。

>>> 滑动查看更多

 

“蚕市任遨游” 市民休闲娱乐空间:

 

在成都的十二月市中,蚕市是其中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三市”之一。这里不仅有交易农具和针织用品的繁忙场景,据说还经常有各种音乐表演和神秘隐士交易的传说。蚕市是一个充满了游乐色彩的地方,人们在这里可以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游览观光,寻找春天的气息。设计以古诗句为灵感,打造了一个周末四处邀请亲朋好友共度时光的绿色天地。

 

这个地方有青年集市和十二月市的热闹场景,还有野餐露营地和露天剧场,以及宽敞的草坪台地。市民们可以通过扫码进入“采桑记”,体验蚕市的一天,感受春天的气息和乐趣。

>>> 滑动查看更多

 

“欧丝之野”儿童游乐研学空间:

 

在古老的《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记载了一个关于“欧丝之野”的故事。故事讲述了蜀地的一位女子在广阔的原野上发现了野蚕吃桑叶吐丝的奇妙景象,从中领悟到了养蚕和剿丝的技艺。“欧丝之野”指的是成都平原,也是巴蜀丝绸的起源地。设计者希望儿童们能够通过这片“欧丝之野”,了解蚕的生长环境,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儿童游乐研学空间包括了蚕宝宝游乐园、“破茧化蛾”游乐场、户外涂鸦黑板等元素。儿童们可以通过扫码进入知识学堂,答题帮助蚕宝宝成长;还可以四处探索,寻找在偷懒的小家伙们的藏身之处。

 

 

 

“天蚕灵机”桑蚕文化科普空间:

 

在2012年,成都老官山汉墓的一次重大发现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一座提花织机模型被出土,被确认为目前出土的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完整的织机实物资料。这些织机模型是两千年前织锦手工业最高技术的实物体现,证明了汉代成都大规模生产蜀锦的历史事实。这一发现再次证明了作为天下母锦的蜀锦,其历史悠久、名副其实,以及四川地区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设计以“天蚕灵机,提花织锦”为主题,打造了一个桑蚕文化科普空间。这个空间让人们在游览过程中重温巴蜀先民的勤劳与智慧,探索古代织锦手工业的辉煌历史。

 

 

 

影响

 

科技的快速演进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使得人们对儿童教育越发关注,更加重视培养儿童的全面素养和创造力。教育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思维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项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创新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和适应力的人才。同时,还将户外环境转化为教育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充满乐趣和启发性的学习场所。这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和设计思路,有助于引领未来儿童教育的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多元化、开放化的教育体系迈进。